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剛點好的外賣,由無人機送到手中;街路的清潔作業正在進行,穿梭而過的是無人駕駛清掃車;到會展中心參加活動,不僅可以通過室內導航的指引精準來到目標場館入口,還能瞬間獲知最近的電梯、衛生間、售賣機距離……這些由地理信息科技構建而來的智能生活場景,早已發生在一座縣城的日常生活中。
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這里有令游人趨之若鶩的莫干山美景,有千年歷史的新市古鎮,也有令世界矚目的地理信息小鎮。
德清國際會議中心坐落于德清縣鳳棲湖中央,身后的這片樓群,便是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德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5月,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德清地理信息小鎮。這是聯合國在華設立的直屬專門機構,世界地理信息產業的目光聚焦在這座莫干山下的中國縣城。
澎湃新聞記者從德清縣有關部門了解到,引育各類“地理信息+”企業430余家,形成了涵蓋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等的完整產業鏈的地理信息小鎮,在2021年實現了260.2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收。
實際上,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布局發展的征程,從十年前就已開始。近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進德清,探訪該縣如何從零起步,用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一個地理信息產業集群,向世界展現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樣本。
從無到有
德清縣城南端的鳳棲湖,水光瀲滟,風光旖旎,湖中央坐落著一顆由東西半球構成的巨型建筑,這里就是德清的新地標——德清國際會議中心。
會議中心西側緊鄰的便是位于湖州莫干山國家高新區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規劃面積4.69平方公里,現已建成3.2平方公里。草木水榭將小鎮內的58座樓宇巧妙相連。抬頭,是鱗次櫛比的寫字樓,身旁,是旺盛成蔭的綠植,無人機、無人快遞車時常穿梭,年輕面龐隨處可見。
“誰能想到,如今這個現代化、科技感的小鎮,在2010年的時候還是一個城中村。”湖州莫干山高新區管委會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局副局長湯巍告訴澎湃新聞,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發展建設,可以說是“從無到有”。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內的移動零售無人車。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2009年,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德清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建設杭州北部新興科技城市的規劃,于是,德清科技新城應運而生。這也是如今地理信息小鎮的前身。“但是科技新城當時的定位方向只是發展信息經濟,計劃引進的是軟件服務、金融信息、動漫等產業以及科研機構。”
2010年,浙江開始布局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德清縣敏銳地認識到地理信息這一新興的朝陽產業的潛力和前景,于是積極搶抓機遇,立刻主動申請,將園區建在德清。
隨后,由于用地發展空間、政府支持度等方面優勢明顯,德清在一眾參與競爭的縣市區中脫穎而出。2011年5月,原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與德清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正式啟動建設,這也是華東地區地理信息產業園。
產業園的招商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德清制定了最初的招商政策,印制了招商手冊。彼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湯巍,便是招商組的成員之一。“當時我們跑到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大城市開招商會,向科研機構和企業宣傳我們的產業園。講解我們的招商政策,還去一些大企業登門招商,但是很多企業聽說產業園在德清,是個縣城,而且產業園的樓都還沒建好,都退卻了,有的甚至連門都沒讓我們進。”
“但仍然有很多企業,比如浙江國遙、浙江正元、中海達、中測新圖等,看到了產業園的發展潛力,被我們的政策和誠意所打動,愿意與我們并肩創業。”回憶起當初產業園的創業經歷,湯巍感慨頗多。
為了服務好入駐企業,德清設立了10億元的北斗投資基金,安排專業工作人員為企業代辦工商營業執照及開戶等相關手續,以企業服務超市為品牌,幫助企業解決異地社保、掛牌上市、科技項目申報等方面的問題……2013年,32家企業落戶地理信息產業園;2014年,10幢產業大樓建成投用,集聚地理信息企業40家。
緊接著,產業園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契機。2015年,浙江省政府要在全省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小鎮。德清確定,要將產業園打造成為一個“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國際化地理信息產業高地,使小鎮創建與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實現緊密結合。當年6月,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成功入圍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逆襲華變
隨著產業園建設的逐步完善,再加上特色小鎮的加持,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發展開始乘勢而起。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融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全息成像、互動體驗等方式,展示地信產業發展成果。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2015年,小鎮稅收突破1億元,國遙地塊、正元地塊等一批產業大樓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集聚地理信息企業108家;2017年,獲評全省優秀特色小鎮……
2018年1月19日全國首顆以縣域命名的遙感衛星——“德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不到8小時,首批衛星遙感影像就成功傳回,為德清農業、水利、林業等部門提供數據支撐,在五水共治、災害監測、糧食估產等領域提供了依據,同時為小鎮企業提供公共數據服務,為打造大數據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應用市場提供了支撐。
“我們連續六年實現了營收跟稅收增長的翻番。”湯巍介紹,2021年,小鎮營收達260.2億元,增長41%,稅收22.1億元,增長45%,產業大樓增加到58幢;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5.8億元,同比增長10.7%。
創業之初,那個只能依靠效果圖來描繪發展藍圖的產業園,用十年的時間兌現了承諾,完成了一場逆襲華變。
如今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已是全國地信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方,目前已引育千尋位置、浙江國遙、長光衛星等各類“地理信息+”企業430余家,形成了涵蓋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等的完整產業鏈,已集聚創業創新人才6500余人。
2021年,由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銳志院士領銜的知路導航入駐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在此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正式發布全球首款室內高精度音頻定位芯片Kepler A100,實現了音頻定位芯片“中國造”。
浙江德清知路導航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設計的智能音頻基站。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此前,該項目產品已經在南京南站落地,實現了室內外無縫導航定位,為南京南站56萬平方米室內區域,提供優于1米精度的室內外無縫導航定位全場景解決方案。
如今,浙江德清知路導航研究院有限公司坐落于園區的一座大樓內——這座大樓免費提供給武漢大學運營使用。公司副總裁劉克強說,為了支持他們的入駐,德清縣政府不僅給予他們免費的辦公硬件支持,更提供了豐厚的創業資金補貼,還傾其所有在對外宣傳、資源推介上給予幫助……“這些都是我們最后選擇德清的重要原因。”
作為最早入駐小鎮的企業之一,浙江中海達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如今也迎來了快速上升期。公司副總經理劉銘崴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34%,“整個發展態勢可以說非常好,預估全年營收能夠達到2億元。”
他說,今年以來,企業內部加大研發投入,以自主研發的DTScope數字孿生透鏡為核心,開發了未來社區數字駕駛艙、未來鄉村數智平臺等多類新產品,目前已有多個項目落地,并且獲得了良好的反饋。
這段日子,公司研發團隊又開始了新的技術攻關:打造國內個從底層到應用皆為國產自主的高清實景三維GIS平臺,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點。
牽手聯合國
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德清地理信息小鎮,這是聯合國在華設立的直屬專門機構。
已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落戶的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德清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不是北上廣深,也不是杭州武漢,獲得聯合國如此垂青的,為何是一座縣城?一時間,各界對于德清的疑問與好奇甚囂塵上。
實際上,回溯時間軸,德清與聯合國的緣分,從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2012年5月,聯合國統計司、原國家測繪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在杭州簽署協議,將“聯合國地理信息專家管理論壇”會址正式落戶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
2015年5月6日,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專家委員會的官員一行來到德清,參與“中國—聯合國地理信息國際論壇”會址項目奠基,德清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史載入了新的一頁。
2018年11月,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舉辦,來自全球108個國家的1300余名嘉賓參會。大會發布《莫干山宣言》,達成了十項明確共識,其中之一便是“宣言支持在包括浙江德清在內的地方建立全球地理空間知識卓越中心,促進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設”。
2019年4月28日,自然資源部代表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在北京簽署有關設立全球地理信息技術合作交流機構的“意向備忘錄”。5月,聯合國派員赴德清考察,選中了位于地理信息小鎮中的一處獨立樓宇,作為創新中心辦公場所。8月,聯合國在其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專家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對“加快在德清設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形成決議。10月,中心籌委會次會議在杭州召開。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為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中國將設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和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新助力。
2022年5月20日,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德清地理信息小鎮。中心在華落成后,將為各國提供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國際社會利用地理信息監測和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實施進程;通過建立安全、可靠、可擴展的服務平臺,開展創新合作項目,提升地理信息數據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加強全球知識協作和應用合作,通過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數據中心全球網絡,匯集和共享相關數據信息,攜手應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安全、重大突發災害等全球性挑戰。
同時,中心將充分調動各成員國利益相關方的優勢、資源和力量,進一步發揮地理信息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匯集和共享相關數據信息,積極為國際社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共同應對經濟、社會、環境領域的全球性挑戰。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的辦公樓就坐落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之中,與其他企業所在的辦公樓融合相鄰。
能與聯合國這樣的平臺成為鄰居,使更多的地信相關企業及合作項目,對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趨之若鶩。與聯合國直屬機構成為最親密的“鄰居”,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機遇,不僅有利于小鎮內入駐企業深化全球地理信息領域的交流協作,為公司技術創新提供全球視野和技術支持,更為逐步鋪開出口貿易服務提供助力。
僅今年上半年,小鎮就簽約“地理信息+”項目30余個。
如今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已是全國地信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方,目前已引育各類“地理信息+”企業430余家。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中國樣本”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創新與自我蛻變仍未停止。
“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正在路上。”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浙江地理信息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工委委員章洪春告訴澎湃新聞,德清已經開始了地信產業的“二次創業”。
他介紹,聯合國在中國設立此類機構尚屬首次,“我們將在繼續做好中心落戶后的各項保障工作的基礎上,著力發揮中心的引領帶動作用,指導小鎮企業為全球地信技術援助與能力建設、技術與創新等工作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北翼高能級平臺。緊抓全省數字化改革戰略機遇,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德清片區建設為重大契機,啟動實施小鎮高質量開放發展行動方案,在空間上南拓5平方公里,集中力量謀劃建設以地理信息產業為鮮明特色的“地信智慧城”。
“在接下來小鎮發展的第三個五年,擬新引進‘地信+’企業300家以上,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稅收超50億元,實現‘二次創業’規模效益再翻番。”章洪春說。
實際上,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十余年來的逆襲之路,亦是折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一個發展樣本。
日前,2022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在合肥召開,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復合增長率達到13.9%;2021年新登記市場主體近3.6萬戶,從業人員新增超過60萬人;新增上市企業9家,100家最具活力中小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9.3%。目前,地理信息產業已經與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衛生防疫、智能生活等各個數字領域高度融合,成為數字經濟最搶眼的核心產業之一。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陳塵肇說,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在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應用服務、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明顯提升,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達7524億元,同比增長9.2%。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指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仍在繼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基礎不斷增強,創新成果豐碩,展現出很強的發展韌性。到2025年,我國地信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1萬億元,國民經濟貢獻估值3.6-6萬億元;到2030年,產業規模預計達1.8萬億元。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