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500克黃金打造的1000粒純金“大米”,每一粒“大米”都是沉甸甸的實心大米,重達0.5克。
楊燁炘把這些“大米”捧在手里。陽光照耀下,這些“大米”發出了金子本就有的美麗光芒。
很快,它們被楊燁炘一粒一粒扔進了黃浦江、外灘附近的垃圾桶、公園的草叢里,甚至下水道……
這一“瘋狂”的舉動背后,究竟是為什么?
藝術家的一次行為藝術
把金子當垃圾丟掉?瘋了吧?一般人對這樣的行為很難理解。
楊燁炘不是“瘋子”,他有一個身份:藝術家。這次的丟金子舉動,正是他的一次行為藝術。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為了喚起人們對浪費糧食問題的關注,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楊燁炘采取了這一行為藝術的方式。“我想喚起國民對糧食安全的重視,探討浪費與節儉,小康與貧窮,價值與價格,富裕與富強之間的關系。”楊燁炘告訴記者。
他的靈感來自生活。“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太多浪費糧食的情況。比如點外賣,經常有吃不完的米飯。包括平時朋友聚餐或者自助餐等,也經常有類似情況。”
浪費的食物倒進垃圾桶時,給楊燁炘帶來的感受非常難過。“扔進垃圾桶的那一瞬間,就像把黃金扔進垃圾桶一樣,舍不得。但是你又不得不扔掉,這種感覺長期煎熬著我。”
楊燁炘援引中科院和WWF曾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調研發現,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此外,大型聚會浪費則達38%,而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一碗碗白米飯、一盤盤炒蝦仁、紅燒肉、小籠包……幾乎沒動過,就全部進了垃圾桶。”
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的人處于一個饑餓狀態,楊燁炘坐不住了。他決定做點什么。
他自掏了二十幾萬元,買了500克金子,請金店的師傅打成1000粒3D硬金的米粒,在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來臨之際,做了這么一次行為藝術。
“我想找到一個契機,通過創意去呈現、轉化日常生活中的這種痛苦,然后去影響更多的人,做出一些改變,減少浪費現象。”楊燁炘告訴記者。
“奇葩”“極致”的行為藝術?
楊燁炘丟金子時,遇到的路人也難以相信他丟的是真金。
丟金子的時候,一個清潔工路過。她問楊燁炘:“這是什么?”
“金子。”楊燁炘回答。
清潔工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楊燁炘說:“是金子。你可以撿起來看一下。”
清潔工不肯撿,覺得楊燁炘是騙子,轉身離開了。
這個看似奇葩的行為藝術也充滿了藝術家的無奈。“我扔掉的每一顆米粒,都是一種控訴。控訴人們不重視它們,把它們隨意丟棄、浪費。事實上,每一顆大米都很值錢,甚至比黃金還值錢。”楊燁炘說。
呼吁減少糧食浪費的行為可以有很多種,藝術家為何選擇“極致”的黃金?對此,楊燁炘解釋:“我們不浪費糧食,我們只浪費黃金。”在他看來,當浪費成為日常行為,普通的浪費已經無法引發人們的興趣,只有通過極致的浪費才能讓民眾認識到浪費的嚴重性。
西安美術學院畢業的楊燁炘,從事廣告業,做創意工作。在他看來,藝術往往聚焦于一個社會的公益問題展開思考,“廣告和藝術可以比較好地結合起來,用藝術的方法做廣告,用廣告的理念去推廣藝術,然后用藝術的方法拋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引起大家的關注,從而產生改變。”
是真正的行為藝術還是為博眼球
用丟黃金的行為藝術,引起大家關注糧食浪費的現象,是楊燁炘這一理念的一次實踐。該行為在網絡上報道發酵后,楊燁炘收獲了不少關注度。
如他所預料的那樣,“極致”的黃金大米,刺激到了網友們的興奮點。不少網友肯定了藝術家的這一做法,紛紛表示:“黃金米,教育國民珍惜每一粒糧食。”“黃金的價值在哪里?有時候還真不如一粒米。”
但也有不少網友對這樣的舉動表示不解。“拿來丟了,為什么不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行為藝術的思想是對的,但做法值得商榷。浪費不分東西,都是不可以的。”
更有網友算了一筆賬,“500克黃金,金價現在每克360元至400元左右,500*400=200000元。”并直言,“20萬元能買多少糧食?這是無底線的炒作。”
對此,楊燁炘回應:“糧食跟金子的價值相對而言,我認為是糧食永遠比金子有價值。即便是今天,糧食依然是重要的稀缺資源。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或未來,糧食永遠比黃金重要。我希望通過丟黃金的行為來重建國人內心的黃金。”
好的行為藝術,給觀眾帶去思考和沖擊
作為舶來品,行為藝術在國內有三四十年的歷史。這期間,因為不少嘩眾取寵的藝術家一系列自我標榜為“行為藝術”的出丑、出格舉動,行為藝術一直毀譽參半,飽受爭議。
近年來,國內行為藝術一方面常常出現在社會新聞中,另一方面也逐漸走入藝術機構與藝博會。評論人士指出,“行為藝術在從離經叛道步入常規敘事。如何客觀地定義與看待行為藝術?除卻覆蓋在概念上的種種濁漬,它具有怎樣的價值與前景?”
知名藝術家幸鑫曾多次在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大展上展示過行為藝術。他認為:“行為藝術是想要與更多的人和事發生更多的聯系,通過藝術來反映社會現實問題,表達藝術家的思考,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他看來,公眾應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藝術家的付出,但前提是藝術家的目的是做藝術,而非打著行為藝術幌子博眼球。
究竟是真正的行為藝術還是為博眼球而做的一次行為,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認定。但好的行為藝術作品,必然是有靈魂的作品,可以給觀眾帶去思考和沖擊。
從這一點來說,楊燁炘通過“浪費黃金”的舉動來呼吁人們不要浪費糧食的行為,或許聽上去有點離譜,但也確實起到了相應的效果。
而互聯網上不同聲音的存在,或許也可視作行為藝術的一部分。畢竟,無論網友是反對浪費糧食還是反對浪費黃金,指向的都是“不要浪費任何資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上觀新聞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