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chǎn)業(yè)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新縣城是一座美麗的山城,為美麗山城增色的,是一顆明珠—-香山湖,既是新縣城人民的“大水缸”,又是風景名勝地,湖上有小船,有船娘唱著新縣山歌,美麗的香爐山,倒映在湖面。香山湖甘甜的水,滋潤著新縣城的人民。
香山水庫是一座中型水庫,位于新縣城東南6公里,發(fā)源于大別山第二主峰黃毛尖,庫容8385萬立方米,漿砌石重力拱壩,壩長214米,高68米,于1969年動工,1972年峻工。
水庫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具有防洪發(fā)電、灌溉、供水、旅游、養(yǎng)殖等綜合功能。有溢洪道、泄洪洞、發(fā)電洞、灌溉洞、廊道組成,她又是一座人工湖,榮獲"國家水利風景區(qū)"稱號,有"豫南西子"之美譽。
又是鮮花盛開的五月。
每到五月,李澤鳳的心潮激蕩,因為五十年前的五月,她因修香山水庫而被評為五一勞動模范,當選勞模,胸前戴著大紅花,代表革命老區(qū)新縣二十多萬勞動者,接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雖歷經(jīng)半個世紀,但那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眼前仿佛浮現(xiàn)建設香山水庫那熱火朝天,激動人心的場面一一
1970年春天,對于一個十九歲,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農(nóng)村姑娘李澤鳳來說,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她開啟了李澤鳳人生嶄新的一頁一一
這年的正月十六日,李澤鳳背著豆腐塊樣的被子,手提裝滿咸菜的竹筒,與同村的幾個姐妹盧光梅,陳愛榮、陳功蓮、李長鳳一起,嘰嘰嘰喳喳像山喜鵲的說笑聲打破了大別山黃毛尖的寂靜,她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腳下香山水庫的工地上走去。春節(jié)剛過,風吹在臉上,還是陣陣刺痛!
她們還沉浸在說服父母來參加香山水庫會戰(zhàn)的喜悅中:古時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我李澤鳳們替父修水庫!男兒能干的活兒,我女娃兒一樣能。她們的笑語聲把撇姑畈遠遠地“撇”在身后,就在望姑墩上扎下帳蓬。
姑娘們來到水庫工地,她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工地上,紅旗招展,炮聲隆隆,機械轟鳴,夯聲震天,廣播聲聲悅耳,萬人大會戰(zhàn):抬石頭的,挑土的,推車的,掄錘子砸鋼釬的,到處是,戴柳條帽的人走來走去一一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笑容,走路都在跑。她們從沒見過這陣式,只是在電影《紅旗渠》里見到!她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立馬放下鋪蓋,鹽菜筒子,投身到熱火朝天地勞動中去!
(1969年6月9日,縣革委發(fā)出《建立香山水庫建設兵團的通知》,抽調(diào)18至40歲的青壯年農(nóng)民2400人,分兩批上工,建設香山水庫。《新縣志》第49頁)
(1970年9月12日,縣革委決定開展香山、長河水庫、滸灣大橋、縣化肥廠四大基本建設大會戰(zhàn),調(diào)配勞力2.1萬人。《新縣志》第50頁)
1970年有詩記錄此情此景:
全縣人民齊動員,千軍萬馬戰(zhàn)香山。
共產(chǎn)黨員打先鋒,基干民兵挑重擔。
掄鐵錘哎舞鋼釬,開山采石炮震天。
草帽草鞋自帶糧,日補菜金五角錢。
工地人潮紅旗展,斗霜傲雪晝夜干。
(1970年,曾憲盛泗店營營長)
李澤鳳她們當時是新縣城郊公社扒棚大隊舒畈生產(chǎn)隊社員,被編入城郊營,公社為營部,下設排,班,軍隊建制,當時全縣16個公社一個鎮(zhèn),下轄196個大隊約2800個生產(chǎn)隊(《新縣志》第74頁),每個公社設營部,李澤鳳屬城郊營扒棚連。一個生產(chǎn)隊抽抽3人,全縣約8400名民工參加,加指揮部全縣抽調(diào)干部、工程技術人員一共將近萬人。
每喝一“滴”香山水庫的水,李澤鳳便想起新縣一些老領導“滴水之恩”。
新縣老鄉(xiāng)張體學時任湖北省長,指示湖北水利工程四團支援幫助,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鋼筋水泥如口中糧一樣金貴,建設香山水庫的材料都是靠張體學,劉名榜等老首長的支援和幫助。
今年七十六歲的吳維真大叔當時是箭廠河營的民兵,回憶起當年修建香山水庫,"一斤混泥土里有半斤湖北的大米"!
家住小木城今年已經(jīng)五十多歲的鄭元起永遠忘不了,在他七八歲時,香山修水庫,運水泥的軍車從他家門前經(jīng)過,他帶著弟弟妹妹天天站在路邊玩耍,浩浩蕩蕩的車隊經(jīng)過,輸送水泥到香山的軍車,成為他們的一件樂事:一車、兩車、三車??他的弟妹就這樣學會數(shù)一百個數(shù)。
那時,縣城往香山去的東門橋是木頭搭建的,被載水泥的軍車壓斷了!東門橋就是今天新縣城關二橋,它是1974年12月用鋼筋混凝土建成通車的!
為寫香山水庫當年的建設過程,我采訪了六十多位參加修建香山水庫的親歷者,最年長的是如今已九十三歲高齡的黃世春,最年輕的曾昭江,修水庫時他只有十四歲,他們都感念香山水庫多虧了張體學、劉名榜這些老首長,沒有他們的支援,根本修不成。
他們的恩情幾個筐裝不完,就像香山水庫裝的八千四百多萬方水那么多,比新縣最高的山黃毛尖還高,他們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長。我們吃水不要忘記他們的功德!吃水不忘掘井人,飲水思源澤千秋!
當年有詩云:
張省(張體學)關照家鄉(xiāng)縣,緊俏物資大支援。
車隊排排浩蕩來,水泥鋼筋送香山。
(1970年,曾憲盛,泗店營營長)
家鄉(xiāng)首長張體學,籌建之中親自問。
鋼筋水泥緊缺貨,來自湖北支援情。
《頌香山湖》楊長貴
在1969年,新縣縣委向時任湖北省省長張體學匯報:決定修建香山水庫,在施工過程中,因原材料緊缺,張就批給了3000噸水泥,40噸螺紋鋼。運輸有困難,他又批給20噸汽油,并落實由武漢軍區(qū)炮兵團將物資運到新縣,并在百忙中兩次回家鄉(xiāng)到香山水庫工地指導工作。(百度《張體學》)
如今已八十五歲的周時中老人,回憶起自己在香山水庫工地任后勤組組長的時候:
太難了,太苦了!除了人,什么都沒有!雖然香山水庫在省里立項了,縣里財政也是欠錢打水喝!怎么辦,水庫要修!新縣老首長多呀!找他們,請求幫助!
劉名榜正好回新縣休養(yǎng),他哪是休養(yǎng),回新縣來給新縣人民“要飯”!我真幸運,他拄著拐棍帶著我跑到湖北武漢,找張體學省長,請求支援,周業(yè)臣老首長搞后勤供應保障出身,兩位"八級采購員"帶著我跑江西找到程世淸(時任江西省長,河南新縣陳店人),要了兩輛"井岡山"牌汽車,當時見到程世清還是穿著草鞋!
到安徽、江蘇、福建找到韓先楚,他連毛竹都給我們了,毛竹作錘子把!新縣老首長我差不多見了個遍,要回不少水泥、鋼筋、機械!張體學給了不少,叫炮兵團一軍司令張治銀把拉大炮的車騰出來給新縣運物資。潘焱、肖永銀都見到了,一說支援家鄉(xiāng)建設,他們都想盡辦法!水庫能建成,離不開這些老首長!
周時中老人也是對新縣作貢獻的人:他十五歲招干離開家鄉(xiāng)商城來到新縣工作,二十二歲任新縣共青團書記,新縣任民政局局長!風華正茂時來到革命老區(qū)新縣,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片土地,王書香、汪華先、龐力然等等他們?yōu)樾驴h的建設發(fā)展奉獻一生,我們向他們致敬,我們應該銘記!
香山水庫的建成,離不開那些頭戴柳條帽身穿工作服的水利技術人員,是他們肩扛經(jīng)緯儀、水準儀,背著算盤和水準尺,鉆叢林,越溝澗,爬山洞,涉險灘,風餐露宿,住帳篷,煤油燈下,算盤珠子拔啦拔啦計算的聲音象鋼琴鍵盤彈奏出的音樂,在大別山上,淮河之上唱出老區(qū)人民用科學技術打開山區(qū)封閉大門的號角!測量,計算,繪圖,放線,計算出水庫的庫容量、水的重力,壓力等。設計計算出庫容8385萬立方米,壩高68米,長214米的新縣座中型重力水庫!這一串數(shù)字是水利人心血和汗水的結(jié)晶。
李澤鳳永遠記得香山水庫建成后,引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水利人創(chuàng)造了兩大奇跡:1979年1月7日,香山水庫泄洪洞水下巖塞定向爆破技術一次成功,此項技術榮獲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全國名列第四!大壩防滲鉆探灌漿技術榮獲全國水利技術一等獎!這項技術在國內(nèi)尚屬首創(chuàng)!
這兩項榮譽的獲得使香山水庫在全國水利界名聲大震,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時任新縣水利局當一把手達二十五年的方維新局長,工程師王鴻先、韓紀寶、任寶亮和“水利八大員”:徐玉萍、李純潔、劉和富、屈廣強、吳德勝、張長年、蘭振凱、劉學進等為代表的水利健兒,在方局長的帶領下,他們肩扛經(jīng)緯儀,用雙腳丈量著新縣一千六百一十二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些水利人,不應該忘記他們。
如今已八十三歲高齡的王鴻先依然記得修建香山水庫的情景,香山水庫開工于1969年,他擔任指揮部生產(chǎn)組副組長兼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工程測量放線、工程質(zhì)量檢測,全縣人民齊動員,社員民兵齊上陣,揪起新縣水利建設的高潮!
他于1959年3月從河南水利學校畢業(yè),肩扛著行李和業(yè)務書籍離開家鄉(xiāng),登上南下的列車,來到革命老區(qū)新縣,毅然決然地投身到新縣的水利建設事業(yè),一干就是四十年!經(jīng)過他規(guī)劃設計的水庫上百座,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香山水庫。這座水庫的設計建成離不開張體學任湖北省省長時派湖北水利專家技術人員來新縣,支援家鄉(xiāng)水利建設。
我有幸拜見了王鴻先老局長,他給我講香山水庫、長洲河水庫,臨別時,欣然賦詩一首:
八十老翁憶當年,
青春年華來新縣,
選址、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
徒步勘測在山崗,
興建水庫上百座,
最是有名長洲河、香山和蓮花塘
碧波蕩漾在山間,
發(fā)電、灌溉、防洪、養(yǎng)魚,
造福人間。
水利健兒們在新縣水利建設中練就了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本領,在1980年7月,他們遠赴首都北京,支援密云水庫,進行水下巖塞爆破一次成功,轟動全國!
畢業(yè)于水電部黃河水利學校的韓紀寶,1969年冬頂著鵝毛大雪來到香山水庫,分配在測量組,不管地形如何,都能做到:水平儀一分鐘架好,經(jīng)緯儀在五分鐘內(nèi)完成對中、整平,讀數(shù)準確,他與同事郭衍波沿庫區(qū)測量,歷時一個月完成匯總水庫淹沒線的數(shù)據(jù)。住在泗店營土打雷工棚里,他又完成了香山水庫泗店灌溉洞的洞身、啟閑塔、閘門、洞出口部位的設計,繪出六張圖紙,灌溉洞歷經(jīng)半個世紀,仍然安全運行!
正是在修建香山水庫練就了一身的過硬本領,韓紀寶代表新縣走出國門,受祖國的派遣,于1977年至1979援助非洲國家贊比亞,在異國他鄉(xiāng)規(guī)劃水利藍圖,譜寫一曲中贊友誼之歌!
韓紀寶自1969年告別家鄉(xiāng)山東來到新縣從此扎根老區(qū),他在水利、農(nóng)業(yè)區(qū)劃、農(nóng)業(yè)綜合開發(fā)事業(yè)中,跑遍了新縣的山山水水,主持興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庫、堰壩近百座,從選址、測量、論證、設計、施工等,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他不僅把自己的專業(yè)發(fā)揮得爐火純青,又用山東人的豪放在詩詞王國里續(xù)寫傳奇:他的作品《中華詩韻》,詩集《生命的詩,詩的生命》,《情緣大別山散文集》,他組織編輯的《科學園地》成為新縣老年人的精神食糧,添補新縣老年人閱讀雜志的空白!
秉承大禹治水的精神,一定要修理好淮河!
在香山水庫工地上到處活躍著姑娘們的身影,與男工友們一樣挑土筑壩,放炮炸石,拉沙抬石,人稱"鐵姑娘",而"人人都學李澤鳳"的鐵姑娘隊最有名!
1970年春節(jié)剛剛過去,李澤鳳一家還沉浸在新年的迎客送往的節(jié)日里,她把自己要去香山修水庫的決定對父母講了,二老你一言我一語:不能去,你好好呆在宣傳隊里,修水庫是男人的活,哪是女娃能干的,太苦了:吃腌菜,住草棚,睡地鋪,穿著草鞋,清早頂著星星出工,夜里披著滿天星放工,你弟年紀還小,還是你大(爸爸)去!
李澤鳳邊說服父母邊收拾行李,過完正月十五,十六一早就同隊里的姐妹一起赴香山,同來的姐妹加起來一共三十六人,組成城郊營扒棚女民兵連,早晨起床哨子一響,李澤鳳個沖出草棚,頭頂星星與姐妹們拉著架子車到潢河里揀石子、拉沙,與男工友們一起,一車沙子、石子多則一噸兩干斤,少則一千多斤,要爬坡過嶺走十多里路,冬天穿單衣夏天著薄衫,都是汗水,砸在地上直冒煙,從不叫苦叫累。
拉完沙子石子又抬石頭,與男工友一樣干,從不退縮。放炮炸石頭是最危險的工作,李澤鳳頭戴柳條帽,腰系安全繩,手握鋼錘,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眼,眼見一座座山頭被削平,身上被刺破一道道口子,鮮血裝滿鞋窩,也不休息。眼看著又一個山頭被幾噸炸藥炸得轟然倒塌,李澤鳳擦一把臉上的汗水,又啃下一塊硬骨頭,她扛起鋼錘鐵釬又大步邁向另一個!
就這樣征服一道道難關,她的事跡傳遍水庫工地,被人們稱為"鐵姑娘",她所在的女兵連被稱為"鐵姑娘"隊,她任隊長,工地上實行三班倒,該她倒班休息時,別的工友休息,她又幫男工友洗衣,上山砍柴送到食堂。一時間,"人人都學李澤鳳,個個都當鋼鐵漢"蔚然成風!
當年有詩云:
長河水庫干了兩年整,姑娘又奉命來到冰天雪地香山嶺。
吃是大鍋飯,住是茅草棚,
頭戴柳條帽,日夜懸崖奔。
云兒腳下踩,大錘響叮鐺。
汗水濕衣襟,餐風宿宿野,披星戴月。
婦女要頂半邊天,農(nóng)村姑娘一定要當好女炮工,
手握導火線點,燃胸中火。
壯志欲移山,闖開一道道難關,
征服一座座山峰。
炮火震天地,笑看崖石崩。
萬紉絕壁繪宏圖,青春花開火樣紅。
(香山女炮工,吳世淸,1970年10月)
鐵姑娘,干勁大,水利工地樹榜樣。
困難面前無阻擋,前進路上有方向。
身體有病生了瘡,照樣出勤日夜忙。
腳腿幾次被砸傷,堅持戰(zhàn)斗不叫嚷。
為了早日建成壩,香山建設獻力量。
(鐵姑娘,城關鎮(zhèn)營,1970年10月)
在2020年的1月,我有幸拜訪了當年的鐵姑娘—-李澤鳳!如今她退休在家照看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回憶當年修一香山水庫的情景,她激動又興奮,她謙虛地說,是新縣這塊紅色土地養(yǎng)育了她,是領導給了她那么高的榮譽,當年,全縣人民個個都全力地修水庫,他們都是英雄。如今,每天喝著水庫的水,真香甜!很知足!感謝香山,給了她的家庭,原來她丈夫程平華也是香山水庫工地的戰(zhàn)友,自由戀愛,組成家庭!
提起修建香山水庫,人們都忘不了生產(chǎn)便道修成的愚公路!當年這條路是城關營部林沖營高錫春任排長修成的!提起愚公路,家住新縣林沖的高錫春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是1969年秋,香山水庫開工了,修副壩,要經(jīng)過貓耳崖!是最難走的路,根本沒有路!這座山象貓子兩只耳朵攔住了去副壩的路!要在象兩只耳朵一樣兩座山中開辟一條路,談何容易!
要知道,香山在大別山的上游,以山多巖石硬而出名,山上披荊斬刺,樹木蔽日,山下懸?guī)r萬丈,怪石林立,花崗巖、麻石巖是最硬的石頭!
高錫春不愧姓高!他的族人高敬亭,人稱"高屠夫"專啃硬骨頭!用一把屠夫刀殺向敵人的心臟,屠刀砍下日本鬼子的頭顱,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任二十八軍政委,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屢建奇功,被稱為"鐵軍",讓鬼子聞風喪膽。
高錫春以高敬亭將軍為榮,自己決不能給英雄抹黑!他帶領工程營第四排開赴貓耳崖,立下愚公移山志,為建水庫立奇功!
他也當過屠夫,如今殺豬刀換成砍刀,砍去擋道的荊刺,砍去攔路的林木,又掄起十二磅重的大鐵錘,砸在鋼釬上,開鑿一個個炮眼,筑上幾斤甚至幾十噸炸藥,點上導火線,沖天的炮聲震響了睡夢中的香山,奏響老區(qū)人民向新生活開始的炮聲。
高錫春打雙錘而出名。山上石頭多,又以最硬的花崗巖為多,做大壩就用這些石頭,就地取材!炸石頭,要打炮眼,筑炸藥,點炮!而打炮眼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高錫春每天與工友去上班,背上兩三根鋼釬,短的六七十公分長叫開門釬,長釬一兩米,十幾磅的鐵錘,竹棍掏空的吸水筒,裝滿水的水壺,掏土耙子!這五樣裝備是打炮眼必須的!自己打的炮眼自己負責放炮!
打炮眼開始用短的開門釬,一個人撐釬子:雙手握住,還用雙腳掌心夾住釬子,手腳并用,另一人捶釬子!握釬子的人要氣定神閑,專注,掄錘子的有正手打,就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反手打!多數(shù)人只會正手打,而高錫春正手,反手都會打,是出名的雙錘手!有時不小心錘子砸傷了手,腿,叫"打手表”!到香山衛(wèi)生所擦點紫藥水又接著干,破皮輕傷不休息!
炮眼有小炮、大炮、水井炮,拐彎炮,壇子炮等,高錫春打過最大的炮眼水井炮:象水井幾米深,筑幾十噸炸藥,炸上百方石頭!打了幾天幾夜!放炮是最危險的,最怕啞炮!自己放炮自己負責檢查!每天中午下午放炮兩次!工地上有號手早晨有起床號,中午下午有放工號,每到下班時間吹三遍號子:聲是放工,第二聲是炮手準備,第三聲點炮!軍事紀律,不得違抗!
有一次,高錫春吃罷午飯去工地,他聽風聲感覺自己的炮有一個沒響,他背上裝備就去檢查,發(fā)現(xiàn)工友鄭成厚正坐在炮眼上,與周永兵、馮文金七、八個人抽旱煙休息,他一把推開鄭成厚,爬開炮眼,正在冒煙,趕緊叫人閃開:快、快、水!搶過水壺澆在炮眼上,他顧不上想,只想救人!一壺下去,"啪"一聲悶響,黑煙直沖天空!萬幸,一粒石子沒有飛起!至今說起,仍然心有余悸!馮文金說,是高救了他們一群人的命!是救命恩人,高不僅雙錘砸出愚公路出了名,還是救人英雄!
水庫大壩修成后,蓄水,愚公路被淹沒了!
我釆訪高錫春時,如今己搶起十二磅的鐵錘給我作示范,我試一下,我拿一下就吃力,別說舉起來了!鐵釬、竹棍、鐵鍬、水壺都有,箢子,這些曾經(jīng)輝煌的工具,如今靜躺在一隅,歷史不會忘記!
修香山水庫成千上萬人,有四個人的名字末字加起來組成"香山水庫"!這四個人的名字是:王書香,香山水庫建設指揮部部長,做事雷厲風行,生產(chǎn)組組長柴來山,指揮長馮榮水,來自湖北水利技術人員宋作庫,一大巧事,也是勞累之余談論的樂事。
香山水庫有許多奇跡,最為驚心,也是李澤鳳最難忘的一件事,是工友陽憲兵放炮掉進炮眼里,一屁股坐在竹棍上,竹棍從肛門插入胸膛,從肩膀穿出!經(jīng)過醫(yī)生搶救,他活過來了!
雖然此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五十年,當年在新縣人民醫(yī)院工作的高厚灼,至今清楚地記得:那是1970年的秋天,醫(yī)院用擔架(門板)抬來了一個病人,只見他面色蒼白,屁股、肩膀兩端露出半截竹棍!外科主任宋作禎,醫(yī)生張帆已經(jīng)整理好手術室,信陽地區(qū)人民醫(yī)院的外科專家仁新年和麻醉師文大夫正在趕往新縣的路上。
兩位醫(yī)生一到,連忙會診制定搶救方案,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在兩地醫(yī)生的共同努力下,條件那么差,要同時做兩臺手術:全身麻醉再開胸、開腹首先鋸掉右邊鎖骨露出來二十公分的竹棍,直徑有三公分,再從肛門一截一截地退出!手術非常成功!萬幸的是竹棍沒有傷及要害!手術完成后,宋主任,仁主任幾乎累癱坐在地上!參與的醫(yī)生一下子揚名省內(nèi)外!
另一件是沙窩營的一女民工,頭發(fā)拌進攪拌機里,頭皮扯掉,腦漿溢出,誰也不敢想能不能活過來!可這兩人經(jīng)過醫(yī)生的全力搶救,全活著!真是兩大奇跡!
五十年過去了,如今已七十七歲的高醫(yī)生,憶起當年事,他為民工堅強的意志所感動!那時的人單純,沒有私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在他從醫(yī)的四十多年中,經(jīng)歷無數(shù)次驚心動魄的事情,這件事情讓他記憶最深刻!醫(yī)生們的高超技術值得尊敬!
提起修香山水庫,李澤鳳忘不了自己的名字經(jīng)常上《香山戰(zhàn)報》,通過戰(zhàn)報的宣傳,使她的名字傳遍水庫工地。民工們休息時爭相傳閱,以自己的名字上報紙為榮,而民工們愛不釋手、字跡工整、插圖美觀、大氣的報紙,是張永明、施業(yè)明兩人一起完成的!
《香山戰(zhàn)報》在鄂豫皖三省的水庫戰(zhàn)報評比中,斬獲第二名!一個小縣城的報紙,享譽三省,這一功勞,是張永明、施業(yè)明立下的!如今,他倆一位住京城名滿天下,一位住紅城一方一字千金!他們汲取大別山的靈氣,淮河之水的墨韻,共同傳承著書法國寶!
我有幸聯(lián)系上家住首都北京的張永明老師,提起《香山戰(zhàn)報》,他激動地說:那是他的處女作,是《香山戰(zhàn)報》改變了他一個農(nóng)村放牛娃的命運,圓了他穿軍裝的夢想!
那是1969年的5月l日,張永明從滸灣石堰口水庫工地上,背著鋪蓋手提鹽菜罐子與同村的幾個民工一起趕往香山一一滸灣人民公社的民工棚。
他那時雖然畢業(yè)于半耕半讀的農(nóng)村初中,可在一百多個民工的民工營里,他還是個文化人,白天他去十公里外的縣城采買記帳,當司務長又當會計,抽空還要辦墻報,宣傳時政要聞,晚上又是民工的教書先生,雖然整天忙得象個機器不停地轉(zhuǎn),可寫字練習書法的愛好他一刻也沒有停止。
他辦的墻報引起了水庫建設指揮部領導的青睞,這年的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他被調(diào)到水庫指揮部政工組,那是核心機關,多少民工夢寐以求的地方!
領導安排他一項工作:刻印水庫機關報《香山戰(zhàn)報》!元旦出版!這是一項政治任務!
他從前用鍋灰當墨汁練過字,放牛用樹棍子在河沙灘上寫過字,吃飯時用筷子頭劃過字,可在鋼鈑上寫字還從來沒有!他轉(zhuǎn)而一想,只要是能寫字練字做什么都行。
就這樣,他拿起刻字筆,望著繡花針一樣的筆尖,要用它在光滑油印紙上寫字,真是張飛穿針眼一一大眼對小眼!
我就不信:小小的刻筆難住了人!他便一頭扎進進刻印室的工棚里,沒日沒夜地苦苦練習一個多月,好在張老師有寫仿宋字的基礎,開始沒掌握到力度:刻輕了,印不上油墨;刻重了,蠟紙又印破了!試刻了二十多次,終于成功了!一張臘紙可以清晰地印出一百多份報紙!
1970年元旦,水庫開工正式出了期!在一次的勤學苦練中,張老師掌握了要領,把握力度,自己又有書法的基礎,刻印的一張蠟紙一次能印八百多份清晰整齊、美觀的報紙!并且鄂豫皖三省水庫戰(zhàn)報評比中拔得頭籌!領導高興得直豎大拇指!
一天,張永明正在謄寫《征兵宣傳大綱》,寫一張就有人拿去在指揮部的外墻上張貼,一共二十多張,接兵部隊的同志看了很是驚奇:字寫得這么好!就進工棚現(xiàn)場他揮毫潑墨,并和他聊天,并表示要招他入伍!
他幸運地圓了自己的軍營夢!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有名的書法家。
《香山戰(zhàn)報》走出了另一位書法家是施業(yè)明!他與張永明因《香山戰(zhàn)報》結(jié)緣,在水庫工地上,施業(yè)明寫文章,鐵姑娘李澤鳳的事跡,工地上的好人好事、民工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事跡在他的筆下,成了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文章!
施在張的影響示范下也學會了刻印,同一張桌子,面對面,共同切磋,張老師請假,施業(yè)明頂上,他也刻印,共同成就《香山戰(zhàn)報》,共同在書法的海洋里遨游!《香山戰(zhàn)報》走出兩位書法家,成為新縣的佳話!
張永明身居京城,稱為"當代李斯“作品被二十多個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著名書法家,是大別山走出的優(yōu)秀兒子!
香山水庫不僅培養(yǎng)出兩位書法家,還有很多人才,新縣各行各業(yè)里都有。
在香山修水庫,還活躍著一支文藝宣傳隊!他們把工地的好人好事、鐵姑娘,編成歌曲、快板、唱歌、舞蹈,來自水庫工地實踐中!
提起香山水庫文藝宣傳隊,當時在隊里工作的陳世松如今回憶起仍能如數(shù)家珍,白天在工地同勞動,搜索素材,晚上演出。聲音洪亮的報幕員王瑞一聲文藝演出開始:尉國連、高紅、周文秀等女文藝兵隨著《東方紅》的曲子翩翩起舞;王徳勝、王德和兄弟二人的笛子獨奏《我是一個兵》、阮成林的二胡《賽馬》、熊玉基編的《采茶舞》、袁業(yè)權(quán)的快板《香山戰(zhàn)歌》、合唱《團結(jié)就是力量》、《八月桂花遍地開》推向高潮,三十多人的宣傳隊里,藏龍臥虎,個個有絕活,雖然兩塊四毛錢的二胡買不起,阮成林自己在村里找蛇皮,自己倒鼓起來一把二胡,分文未發(fā),實際也沒有兩塊四,自己制作二胡自己用,照樣拉出《八月桂花遍地開》,引起觀眾的陣陣掌聲!
2018年,已是新縣歌舞團團長的陳世松帶著自己的團隊在人民大會堂演出他作詞作曲的歌舞《美麗新西河》時:他激動萬分,是新縣這塊紅色土地滋養(yǎng)了他,是修建香山水庫的XX,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1929年8月,《八月桂花遍地開》從新縣的大朱家首先唱響,1934年9月,由新縣人程坦創(chuàng)作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原名《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在卡房誕生,如今《美麗新西河》唱響人民大會堂,是何等的榮譽!
陳世松忘不了香山水庫的日日夜夜,白天在工地上工作體驗民工的戰(zhàn)天斗地的干勁,積累素材,晚上在燈光下自學《漢語言文學》、《音樂教程》、《和聲學》等,獲得專業(yè)知識,編演節(jié)目,雖然生活艱苦,但精神是富有的!正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陳世松創(chuàng)建新縣歌舞團,任新縣文化館館長期間,他下農(nóng)村,走基層,收集新縣民歌三百多首,自己出版《大山里飛出的歌》,創(chuàng)作歌曲獲獎無數(shù),帶歌舞團2015年至2018年連續(xù)參加四屆鄉(xiāng)村春晚,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是新縣紅色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陳世松感謝香山水庫的那段歲月,還與張永明、施業(yè)明那些曾經(jīng)在香山工作過的戰(zhàn)友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澤鳳,女,1970年修新縣香山水庫的"鐵姑娘"隊隊長,河南省勞動模范,曾參加省人民代表大會。
2020年5月28日于新縣
作者:羅英
來源:紅薯南瓜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ǎng)(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轉(zhuǎn)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