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賣“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的專場中,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木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以3億港幣起拍,4.636億港幣成交,創下了蘇軾作品的拍賣最高紀錄,也成為佳士得亞洲區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刷新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于四年前同一天創下的3.4億港元紀錄。
▲【宋】蘇軾《枯木怪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 畫長﹕26.3 x 50公分 畫連題跋長:26.3 x 185.5公分
劉良佐、米芾、俞希魯、郭淐題跋,鑒藏印共四十一枚。
此后,想必對《木石圖》的討論會熱鬧一陣,人們對藝術的興趣,又一次因金錢而燃起。
▲《木石圖》中米芾的題跋
芾次韻四十誰云是,三年不制衣。貧知世路險,老覺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風雅伴,歲晏未言歸。
這次佳士得拍賣的《木石圖》
《木石圖》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親往蕭縣圣泉寺所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約1937年,《木石圖》被日本書畫收藏家阿部房次郎以超過萬金的價格購藏。
但《木石圖》并不如網上所說,是蘇軾真跡!東坡書法有臺北故宮《寒食帖》、上海博物館藏《答謝民師論文帖卷》、日本大阪美術館藏《李白仙詩卷》、吉林省博物館的《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等。藏于中國美術館的畫作《瀟湘竹石圖》也傳出自蘇軾。
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中說不盡的話題。除了為人津津樂道的詩文以外,東坡先生還是文人繪畫的先驅,創立了“墨戲”這樣的文人繪畫概念。不過,蘇軾的墨戲,基本都是一個題材——枯木竹石。
蘇軾將情感流露于筆端的怪石與枯木之中。英國的著名藝評家Alastair Sooke認為,此畫令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成為重要的藝術主題,是蘇軾“為藝術史帶來的貢獻”。(源引中國美術報)
【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局部)現藏中國美術館
所謂“墨戲”,即以水墨傳達情韻、以線條展現骨氣,明確了中國畫以詩為魂、以書立骨的發展方向
明代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一書中著錄蘇軾繪畫16幅,除《自畫背面圖》外,其他繪畫取材皆囿于“枯木竹石”的范圍。而在黃庭堅的相關記載中,蘇軾所畫大致為“竹石”和“木石”兩類。
元人湯垕《畫鑒》中有“東坡枯木奇石”條云:
東坡先生翰墨文章照耀千古,復能留心墨戲,作墨竹師文與可,枯木奇石,時出新意。
蘇軾的弟弟蘇轍,還專門寫過一首詩《西軒畫枯木怪石》:……東坡妙思傳子孫,作詩仿佛追前人。筆墨墮地稱奇珍,閉藏不聽落泥塵。老人讀書眼病昏,一看落筆生精神。
蘇軾天賦才藝,生前身后粉絲都不少,粉絲們主要的“追星”方式是收藏蘇軾手跡。那時還沒有拍賣這種競價購買方式,大多是從蘇軾手中議價購買。
先看看蘇軾怎么看待自己的書法吧。宋代袁文在《甕牖閑評》中記載,蘇軾曾在一張粗紙上題字,大意是:這張紙很粗劣,只能用來制成紙錢,不過我在上面寫過字后,這張紙會被后世用玉軸頭裝裱,收在錦囊之內,物之遇不遇大概如此。清人梁章鉅在《浪跡叢談》中也記述了這件事,不過他記載蘇軾還有一句話:“后五百年當受百金之享。”
如果百金是指一百兩黃金,折合今天的金價,每克270元,根據有些材料的記載,宋代的一兩大概是42克,所以270×42×100=1134000,也就是人民幣110萬元左右。梁章鉅感嘆說:“然至今日,又豈止百金之享已哉!”梁章鉅的時代,是距蘇軾已有600年的清代,那時蘇軾的一紙墨跡,已超過今日百萬元的價格了。
蘇軾自己在《書黃泥板詞后》中寫過,他收到王詵(shēn)的信,對方訴苦說:“我朝夕收購您的書跡,沒厭倦過,最近又用三匹縑換了兩張紙。您有近作,也送我一些,別讓我多費絹了。”蘇軾見信,就用澄心堂紙、李承晏墨,寫了剛創作的《黃泥板詞》給了王詵。
縑(jiān)是一種雙絲的細絹,在北宋,絹是紡織品中的主要品種,用途也最廣泛。由于宋代以絹價作為經濟犯罪的計贓量刑標準,所以留下了一些全國性的或地區性的絹價:
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江南、兩浙、廣南等地絹每匹1貫;宋哲宗元符年間朝廷根據絹價變動情況,調整計贓的絹每匹1貫300文足;大觀元年(1107年)變為1貫500文足,建炎元年(1127年)提高到每匹2貫足,紹興三年(1133年)又提高到3貫足,而當時市場上的絹價“不下四五貫”。
絹被廣泛用于繪畫。圖為《宋人畫霜篠寒雛圖》,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那個時代,絹的市場價大概一匹2貫錢左右(縑價可能更高些)。按照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這個公式,1貫錢約合今天1200元。所以保守估計,王詵至少花了7千元,買了蘇軾兩頁書跡。
后來經“元祐黨禁”,蘇軾書跡被大量銷毀。到宋徽宗宣和年間解禁時,蘇軾的字已價格大漲啦。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局部),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據《春渚紀聞》《東坡事實》記載,宣和年間內府搜求蘇軾書,1紙官價10貫錢,也就是人民幣1.2萬元左右吧。
陸樹聲《長水日抄》記載,宣和年間,有人花“三百千”,也就是300貫(約合今天35萬元),買蘇軾書寫的《英州石橋銘》,還有人花“五萬錢”,也就是50貫(約合今天5.6萬元),買了蘇軾榜書“月林堂”三個字。
蘇軾《表忠觀碑》
榜書”是我國古代的應用書體之一,又稱“擘窠大字”,書寫時運全身之力把握之,駕馭之,猶如運印,虎虎有生氣。
據《宣和書譜》記載,北宋熙寧年間,蘇軾行書白團夾絹扇,或者畫枯木竹石,20扇20貫(每扇1貫)。
俞樾《茶香室續鈔》載,元代人張伯淳有蘇軾書寫的十把扇子,每一把“不減百金之直”,當時距蘇軾去世不到二百年,然貴重已如“寶玉大弓矣”。
蘇軾的字畫扇特別搶手。宋代何薳(yuǎn)的《春渚紀聞》中有一個東坡畫扇的典故,講述的是蘇軾在杭州做官時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題字、作畫,使扇子很快賣出,幫助制扇人還債的故事
說了這么多關于錢的事,真不知東坡先生如果活著,會作何感想?
看到自己的墨跡被人寶愛,蘇軾會覺得這是一種文化自信,還是會不解作品怎會成為金融資本的道具?
突然羨慕起一個秀才來:徐十三秀才相見輒求字,度其所藏,當有數千幅,然猶貪求不已。這個秀才在今天,或許就是投資大咖吧?
最后,請忘掉4.636億,欣賞一下《木石圖》全畫吧↓↓↓
撰文 | 溯源君
編輯 | 何靖 陳雪
主編 | 殷燕召
光明日報·中華文化溯源工作室出品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