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來源:錢江晚報
兒子出生后,
90后張女士收到了十幾件
親朋好友送的金器。
“好看是好看,
小朋友戴出去不安全,
這么多又瑣碎也容易掉”,
張女士為此有些犯愁。
月初,在閨蜜的極力推薦下,
張女士次走進了打金店,
沒想到店里火熱的場面
讓張女士完全震驚到了。
“這不是老一輩才會去的地方嗎?
居然有這么多年輕人?”
最近,
看起來年代感很強的
“老底子的打金店”
毫無征兆地火了。
不少網友在網上曬圖
▼
記者很是好奇,
年輕人為什么扎堆去打金?
他們到底在打什么東西?
杭州市中心的“打章人”
上周五,記者來到杭州市中心體育場路上的一家打金店。在沿街的一眾店鋪中,這家20個平方左右的小店并不起眼。
店主鄭師傅個子不高,小小的眼睛,說話湖南口音,一問之下果然是湖南人。于是,鄭師傅順勢給記者介紹了家鄉湖南的“章子”文化。
鄭師傅說,湖南的首飾加工技藝由來已久,解放前,這些手工匠人走街串巷主要打制姓名圖章,姓名圖章在當時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漸漸的,打章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這一技術流傳了下來,這些手工匠人也由專職打章轉型到了打制銅器和金銀首飾加工等。
2002年,鄭師傅來到杭州,憑著家里傳承的這門技術在閘弄口開了一家打金店。直到當地拆遷,他把店鋪重新開到了體育場路現在這個地方。
交談間隙,生意來了。一個中年人捧著一個小包走了進來,打開一看:一包金飾。一個小金墜、一根不粗的項鏈、兩個金戒指、一個手鐲。“這堆東西,能不能幫我看看成色?”中年人問。鄭師傅便開始了驗金:經過高溫火槍火燒后,這些金飾保持了原來的色澤,“是真金。”鄭師傅說。
記者注意到,這堆小東西里那粒心型吊墜其實挺精美的,心中不由暗覺可惜。
“拿老東西來看成色的客戶也不少,”鄭師傅說,“杭州人家底厚。”
正說著,家住附近鳳起苑的黃阿姨進門,要求把女兒的項鏈加長一點。“我是這里的老客戶了,”她說,“手鐲換款式、項鏈不合適、戒指翻修都來這里。”
銀行買來3根金條
到這里來打手鐲
從鄭師傅這里出來,記者又去半山老字號“老福林打金店”,這家在社交平臺上火出圈的小店,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
從市區出發,驅車40多分鐘后到達位于城北半山路,在附近居民的指點下,記者在世紀聯華超市旁邊的一條小路上才找到了“老福林”。
這家網紅店原來比體育場路上的打金店更小,只有10來平米,店鋪左側放置著兩臺機器和柜子,右側是黃金飾品展示柜臺,一條狹窄的走廊盡頭是打金的操作間。
看了看表,正是下午1點,數了數人,有4位顧客。
雖然只有4位顧客,但這么小的地方,記者到柜臺前,只能靠擠了。一位30歲左右穿著紅色格子西裝的女子自稱是老板娘,她熱情招呼記者先在旁邊的本子上登記排號。記者湊近一看,當天已有10位顧客登記了相關信息。“今天周五,來的人算少了,你周末來的話可能都擠不進來。”老板娘說。
這是一家夫妻店。店主林金祥留著精神的板寸頭,穿著一件紅黑相間的羽絨服,正在打磨一個金手鐲。
這時,記者身旁一位年輕女士拿出了三根印著某銀行字樣的金條,拆去外包裝準備過秤。據她介紹,這些金條購于2018年。“現在哪個女孩子出門沒一兩件金飾!”該女子邊說邊翻出手機里的金手鐲照片,讓老板參照打制。
記者跟后面一位排隊的市民楊女士聊了聊。楊女士從轉塘過來,拿著自己的舊手鐲準備打一個新款。此前,她在網上關注了好幾家打金店,其中成都有一家非常紅火的店鋪,一問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4月。于是,她立馬趕來這里。
“小時候覺得打金店是很神奇的存在,現在我也來體驗一下。”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店里等了2個小時,“預備6小時打底”。
另一位包女士則直言,來這里主要是因為價格實惠。“商場的一口價古法金手鐲,算起來每克接近700元了。在這打一只手鐲,能省下好幾千。”
據記者觀察,來的顧客大部分已經選好了自己心儀的款式,老板根據顧客的要求和尺寸量身定制,最后的成品并不遜色于從名牌店購買的金飾。
挖耳勺、小狗吊墜、
金箍棒和緊箍咒戒指……
林金祥是位80后,福建人,他的老店也開在半山,“我16歲就來到杭州開店了。”林金祥一邊打金,一邊和記者聊起他的“金色人生”。“當時周邊店鋪的人都笑我,‘你這么小,怎么會打金?’”可這一打就是20多年,小林變成了老林,店名也從“小林打金店”改為“老字號老福林打金店。”
林金祥說,金店生意的轉折發生在2021年末。當時一位家住東站附近的年輕人來打了一個戒指后非常喜歡,建議林金祥在社交平臺多多發布推廣。雖然此前他曾在平臺上發過幾次視頻,但不常營業。這次,他開始認真琢磨起這件事。
3個月后,一條打制純手工古法紋手鐲的視頻獲得了200多的點贊。此后,陸續有網友開始找上門,林金祥的視頻也開始在網絡平臺全面開花。
如今,林金祥的店里平均每天能接到8-10單來自網絡的訂單。有的人直接將舊金郵寄過來,有的人在咨詢預約后來到門店。
上個月大年初五,林金祥在從福建老家回杭的動車上就有客戶來電話,他匆忙趕回店里,當天晚上忙到了半夜2點。“最高峰時曾加工到凌晨5點。”
近兩年,不僅杭州本地的客戶,還有上海、寧波、臺州等地的客戶慕名而來。林金祥回憶,1月份有一對來自鄭州的夫妻開了整整8個小時高速來打結婚用的五金。他們帶了兩根金條,在杭州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滿意地帶著一個手鐲,一副耳釘和兩個戒指離開。
打金20多年,林金祥見識過形形色色的客戶,也極力完成大家的心愿。不過,他還是對這屆年輕人的“奇特”愛好感到意外。
有男青年用家里閑置的金鎖給自己心愛的小狗制作了一個吊墜,圓形的金吊墜正面刻有小狗名字“湯圓”和一只狗爪,背后刻有主人的電話,防止小狗走失。
有個年輕人打了一個6克多的黃金挖耳勺,他說以前買的銀制挖耳勺不好用。
有情侶來加工一對緊箍咒和金箍棒的情侶戒,來表達對彼此深深的愛意。
一位20多歲的女孩拿著攢的一瓶金豆,要給從小養大自己的奶奶打一個祥云紋的手鐲。
一位浙江大學的學生用自己獎學金來給媽媽打制項鏈。
……
下午3點,當記者離開時,顧客隊伍已經排出店門外。
打金店緣何火爆?
現在,年輕人當中掀起了一股“買金熱”,在社交平臺上隨手一搜,就能看到很多曬單和分享購金攻略經驗的。
黃金為什么這么火?
首先,黃金的價格節節攀升。去年股票市場不理想,銀行的理財又遭遇破凈,大家紛紛開始將資產配置到更為安全的地方,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成為了不少人的。
其次,現在的制金工藝迭代更新,出現了古法金、琺瑯金、5G黃金等,讓黃金飾品真的很出圈!
與此同時,部分年輕的 “淘金”一族并不愿意為品牌高昂的工藝費買單,他們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渠道,于是,購買金條、舊款翻新來定制個性化的黃金飾品需求與日俱增。一些做工精細、款式講究、服務較好的個性化打金店開始迎來絡繹不絕的客流。
當那些做工粗糙、款式老舊的打金店消失,堅持誠信經營、與時俱進的新一代打金店,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來源:錢江晚報全媒體編輯中心綜合自潮新聞·錢江晚報 記者 陳曄、網友評論等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