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馬三立老師有一個很受歡迎的相聲段子,其中最逗樂的一個包袱,就是關于對付奇癢難忍的秘方——兩個字:“撓撓”!
或撓、或搔、或擓[kuǎi]…總之就是上手,怎么抓舒坦怎么來。手夠不到的地方,有了這么個物件就格外舒心。
如意如意,解癢隨心意
在兒時的動畫片中,如意是個“法寶”般的存在,有求必應,古代現實生活中的如意,雖然沒那么神奇,但也足夠讓人“如意”了。
《稗史類編》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不到,用以搔爬,如人之意。”
秦漢時期的“如意”,柄端還是手掌形的,僅僅作為手臂的延長器用以抓癢。
身上是不癢了,這心里頭卻癢了起來,大家都用一樣的東西多沒勁啊,必須整出點花樣來!于是,如意就變成了一種當時的流行“手把件”。
如意還能指揮軍隊、敲人腦殼?
在南京西善橋出土的六朝竹林七賢畫像磚上,樹下怡然自得的王戎,手上也拿著個“癢癢撓”。他這么做,并不是因為身上總是癢,而是因為潮流。
竹林七賢王戎畫像磚拓片
(圖片來自網絡)
到了魏晉南北朝,如意開始了它的轉型之路,成了當時的達官貴人們象征身份和抬高氣勢的物件,甚至還能在作戰時當做指揮棒使用,抓癢反倒成了次要。
魏晉的文人酷愛清談,在激烈的舌劍唇槍之中,手持一柄如意能夠大大抬高己方的氣勢。拿著家伙說話就是有底氣,要是吵不過,甚至可以抄起“如意”打對方兩下……
那時候的如意多是鐵制的,估計殺傷力不小啊……
倍有面兒!清代的皇家外交禮品
據說,清代的皇帝都喜歡把玩如意,其中對如意最著迷的,便是乾隆。一旦得到上好的玉料,乾隆就會命人將其做成如意,甚至還會在工匠制作如意時提出各種修改建議。
1793年,中秋前夕的避暑山莊里,乾隆皇帝接見了來自英國的特使馬戛爾尼,看著他始終不肯行三叩九跪之禮,乾隆雖然自個心里不痛快,但是出于禮節,仍然拿出了一樣符合大清國顏面的國禮——玉如意。
青玉鳳蝠紋如意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玉如意價值貴重、寓意吉祥,這東西送出去,絕對挑不出毛病。乾隆感覺很滿意,可英國特使卻有點納悶。
馬戛爾尼瞅著這“白石頭”做的物件,失望的在日記里寫道:“這不就是塊白石頭嘛,不值錢不值錢!”這位英國特使甚至沒弄懂“如意”的意思,連蒙帶猜的翻譯成了權杖。
馬戛爾尼:啥玩意啊這個?
其實也不怪這位英國特使不識貨,在當時交流有限的情況下,身處不同文化環境的人們,確實很難切身體會到某個物件背后所積累的特殊文化含義。
關于如意的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趣?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的身世與傳奇,《百家講壇》會繼續為你細細解讀。
百家講壇
《鎮館之寶》
播出時間:10月9日 12:04
監制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于毅 李牧宸(實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