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來源:央視網
4月28日,
陜西考古博物館對公眾試行開放,
其中展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志》
正是武則天時期的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的墓志。
墓志中記載了“太平公主哀傷”,
更有“千年萬歲,椒花頌聲”等贊辭,
意思是“她的品行,會一直被宮廷女子傳頌”。
不禁讓人十分好奇,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
這兩位唐代傳奇女性真正的關系如何?
墓志誕生于怎樣的背景?
上官婉兒生前應與太平公主關系密切
4月29日,上官婉兒墓的考古領隊李明接受了媒體采訪,回應公眾對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關系的好奇。
李明介紹,正史中并沒有上官昭容(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存在交集的明確記載,不過,有理由推斷兩人應當關系密切。
“上官婉兒本身的身世很清楚。她的祖父是唐高宗的宰相上官儀,也是初唐著名詩人,詩風被稱為‘上官體’;她的父親叫上官庭芝。
上官儀曾為高宗起草了廢除武后的詔書,武則天掌權之后,把他和上官庭芝都賜死了,這時上官婉兒還不到一歲,就和她的母親被配沒掖庭,進宮做仆役。
所以,她出身官宦家庭,從小是在皇宮里長大的。”
13歲,上官婉兒被武則天拔擢為才人,從此作為武則天的一個“秘書”陪伴左右,而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與上官婉兒幾乎同歲。
李明認為,兩人不僅相互認識、有交情,在政治上也有可能持同一立場,相互利用。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上官婉兒被冊為昭容。按唐制,昭容是皇帝九嬪第二級,僅次于昭儀。但上官婉兒是作為宮廷女官,而非皇帝的配偶,享受同等級的待遇。
上官婉兒之死
武則天去世后,上官婉兒陷入了李唐皇室與武氏家族之間的復雜政治斗爭,于景云元年(710年)卒,享年47歲。
關于她的死因,《墓志》中的描述為:“且陪清禁,委運于乾坤之間;遽冒铦鋒,亡身于倉卒之際。”
實則是在當時的臨淄郡王、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中,成了政局的犧牲品。
李明認為,雖然在唐隆政變中,李隆基名義上是與太平公主聯手,但他同時也很忌憚女性掌權,因此趁機斬殺了上官婉兒。
而且考古發現上官婉兒墓室被嚴重損壞,可能是因為唐玄宗認定她是太平公主一黨,進行了“官方毀墓”。
“我認為上官婉兒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少見的、有一定作為的女政治家,也是唐代著名女詩人,有一些作品流傳下來。
她恰好在唐朝“最危險”、政變最頻繁的時期處于政治旋渦中心,同時這又是一個女性當政的特殊時代,有很多機會。
如果她生在初唐或者晚唐,可能會像很多普通女性一樣度過平凡的一生,但也不會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李明評價道。
上官婉兒的死,肯定是太平公主不愿看到的。
根據《墓志》的記載,公主“詞旨綢繆”,請求睿宗皇帝下旨為上官昭容安葬,并在志文中對其做出了很高評價,甚至有“千年萬歲,椒花頌聲”之語。
“中國古代常用‘椒房’來代稱宮廷女性,所以這句話就是說,她的品行,會一直被宮廷女子傳頌。”李明說,之所以如此高調盛贊,也是太平公主為了拉攏上官婉兒生前的政治勢力,為她自己所用。
上官婉兒墓志長什么樣?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是2013年8月至9月,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發掘的唐昭容上官氏墓中出土,先前曾在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展出。
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于近日落成之后,又作為首批公開展出的文物與大眾見面。
李明介紹,這塊保存完好的唐代墓志,不僅因為記載了志主上官昭容的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具體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本身也是一件精妙的藝術品,值得細細觀賞。
墓志為青石質,正方形。頂面的墓志蓋,正中陰刻篆書“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頂面四周和四側減地線刻牡丹紋帶,四剎刻有形象生動的瑞獸;志石高、廣皆為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四側在整體聯珠紋框內減地線刻十二生肖,襯以纏枝忍冬。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
在李明看來,從石質、刻工、書法、圖案等諸多方面,都堪為盛唐晚期高等級墓志的上乘之作。
“上官婉兒墓志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所有的六七百塊墓志當中,可以說是名氣較大的,因為志主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名人,這種面對面的沖擊、感受就更為直接。”
國寶級文物組團亮相
從4月28日至7月31日,新建成的陜西考古博物館對外試行開放。
陜西考古博物館試運行首日,已經有不少網友前去打卡,有網友表示“果然非同凡響”“這是考古人的天堂”。
陜西考古博物館展出了哪些珍貴文物?
除了上官婉兒墓志,陜西考古博物館還展出了首例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書丹墓志、國內發現最早的男性面霜類化妝品等5215件文物,其中九成以上珍貴文物屬首次與公眾見面。
就在上官婉兒墓志旁邊的展柜,陳放著顏真卿手書的《羅婉順墓志》,同樣為珍貴、罕見的唐代傳世文物。
顏真卿書《羅婉順墓志》(局部)(來源:文化藝術報)
《羅婉順墓志》由顏真卿于39歲時書寫,為研究其早期書法風格提供了珍貴實物例證,堪稱“墓志界”的藝術“天花板”。
劉家洼春秋芮國遺址出土的1件青銅小罐,殘留物為水、碳酸鈣和動物油脂,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男性面霜類化妝品。
青銅小罐(來源:陜視新聞)
石峁遺址出土石雕人頭20余件,為中國首次發現。
石雕人頭(來源:陜視新聞)
靖邊楊橋畔漢代墓地中的渠樹壕漢代磚室壁畫墓墓室頂部的星象圖,是我國考古首次發現的具有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圖,可以看到有北斗七星、伏羲、女媧、牛郎織女等。
墓室頂部的二十八星宿圖(來源:陜視新聞)
十六國西陵縣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套完整的樂俑組合,樂俑皆席地而坐,神情專注地演奏樂器,所持樂器依次是笙、豎箜篌、節鼓、簫、琴、瑟、阮咸,這是首次在關中的十六國墓中發現豎箜篌。
樂俑組合(來源:陜視新聞)
另外,陜西考古博物館中還有通過澆灌石膏液體獲得完整形態的周代木俑、歷經千年真顏仍駐的唐代牽駝俑,還有整體“打包”后完整搬進博物館的西周時期車馬坑和元代壁畫墓。
此外,還不乏石峁遺址的石雕與玉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漢文帝霸陵陵區的陶俑等許多珍貴文物。
能去參觀嗎?
不少網友表示“好想去看”“想去大開眼界”,并詢問博物館何時開放?怎么購票?游覽攻略來啦!
開放時間
2022年4月28日至7月31日對外試行開放。
開放時間:09:00—17:00(換票時間:9:00—12:00 13:00—16:00)16:20停止入場,每周三(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訂票方式
陜西考古博物館試運行期間門票免費,實行線上實名預約訂票。
暫不接待線下訂票,需提前5天(含當日)通過“考古陜西”微信公眾號線上實名預約,每日限額1500人。
預約成功的觀眾務必持預約二維碼、有效身份證原件,攜帶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前來參觀。
預約通道:“考古陜西”微信公眾號
防疫政策
不接待高、中風險地區及所在城市(含14天內旅居史)的觀眾。
觀眾須持陜西一碼通(綠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綠色)、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和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測溫后進入。
5215件文物
勾勒出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基因圖譜”,
相信隨著考古工作者的不斷發掘,
這些文物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你對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印象是什么?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