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紡織服裝周暨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和田玉在礦物學中稱為軟玉,在中國有上萬年的使用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和田玉資源逐漸枯竭和行業部門的管控,價值不斷上漲,市場假貨和相似玉石品類增多,價格相差懸殊。掌握和田玉的鑒定方法,才會避免上當受騙。本文針對業余愛好者詳細講解和田玉的鑒定方法。主要分為四大部分,材質真假的鑒定、籽料鑒定、相似玉石的鑒別和主要產地的區分。
和田玉籽料雕件
專業鑒定和田玉,通過大型科學儀器來鑒定。這種鑒定方法可以準確無誤地鑒定出是否為和田玉,但必須要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如果在無法提供實驗條件的情況下,作為和田玉愛好者,我們對和田玉真假鑒定過程中常使用觀察法,即看顏色、光澤、透明度以及手掂法和刀刻法進行真假的鑒別。
01-1、顏色及色調
和田玉的顏色較為豐富,有白色、青色、黃色、黑色等四種基本顏色,還有一些過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等。新疆白玉的色調是白里透青、俄羅斯白玉是白里透紅、青海白玉是白里透灰且多水線較多。
01-2、光澤
和田玉光澤屬油脂光澤-蠟質光澤,就是光澤帶有很強的油脂性,具有滋潤的感覺。這種光澤很柔和,使人看了很舒服。從總體情況看,和田玉比其他玉石的“油”性強,這是鑒別和田玉的一個重要特點。
01-3、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石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和田玉透明度處于微透明一半透明之間,注意透明度與厚度關系。把玉對著光亮處,如陽光、燈光,也可以用手電筒的光,仔細看玉,根據玉石顏色剔透、透色分布均勻程度,判斷和田玉真偽。
01-4、密度
和田玉的密度2.90~3.10克/厘米3,用手掂一掂,有一種壓手感,因為和田玉的密度比大部分其他玉石大。
01-5、硬度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達6~6.5,鋼刀的摩氏硬度是5左右,用刀刻劃玉石,玉石完好無損,但是,用小刀能刻動的一定不是和田玉,刻不動的其他玉石還很多,要結合其他鑒定方法來確認。
新疆和田玉籽料的外皮和沁色是鑒別籽料真偽的一個重要特征,對皮和色的真偽判斷主要從玉石的質地松軟程度與表面毛細孔的形態和沁色輕重之間的關系,分析籽料的真偽。
和田玉籽料
02-1、籽料皮色及種類
籽料是在河水中歷經千萬年沖刷,自然受沁,質地松軟的地方沁入顏色,在有裂紋的地方顏色比較深。這種皮色相當自然。玉皮的厚度較薄。色皮的形態各異。
常見皮色有白皮、黑皮、棗紅皮、秋梨皮、鹿皮、蘆花皮和粗地紅皮,較少見的有紫羅蘭皮、桃花皮、芝麻皮、藍皮等。籽料的沁色有層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覺是一致的。皮上的顏色應是由深入淺,裂隙上的顏色應該是由淺到深。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在氧化條件下轉變成三氧化二鐵所致。
02-2、籽料皮色與質地的關系
籽料皮色的分布主要與質地松軟程度,表面粗糙度,各類次生、原生裂隙、層理、冰川痕跡等結構薄弱相關。顏色的分布除單一顏色外,經常觀察到多種顏色相互疊加,及相互交融的現象,當多種顏色疊加時,通常黑色分布于底部且厚度較大,覆蓋紅色、黃色、褐色等顏色,厚度通常較薄。厚度依據質地松軟程度、表面粗糙度而異。有時色皮下存在一個顏色漸變過渡層,過渡層的厚度與內部結構有關。沿裂隙分布的顏色是以裂隙為中心,離裂隙越遠,顏色厚度越小。
02-3、籽料的凹坑和汗毛孔
籽料表面的凹坑和汗毛孔,是鑒別真假籽料的重要一點。真正的籽料,無論多么細膩,它的表面都會有無數細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膚上的汗毛孔。這種表面特征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絕不是人工可以偽造出來的,在十倍放大鏡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來鑒別真假子料非常有效。
02-3-1、籽料凹坑和汗毛孔形態
籽料表面的凹坑形態除少數呈近似圓形外,大多數為不規則形狀,千姿百態,大多數情況下凹坑較少孤立存在,籽料上可見多個凹坑。凹坑在裂隙附近更多見,有時凹坑沿“層理”分布呈線狀或帶狀。通常所說的汗毛孔為肉眼能見的細小的凹坑,理論上的透閃石晶體顆粒脫落形成的針尖、纖維狀汗毛孔肉眼及低倍放大鏡是觀察不到的。所以本質上業內所指的汗毛孔和凹坑是類似的,差別僅僅是大小和深淺。相對于凹坑來說,汗毛孔的形態更趨向于長條形或圓形。
籽料表面的凹坑形態
02-3-2、表面凹坑與汗毛孔和質地的關系
在判斷真偽籽料、真假色皮時,籽料質地松軟程度比表面磨圓度等更為重要。質地的松軟直接與凹坑、汗毛孔的大小、深淺、內壁及底部形態、凸起的高度、寬度等諸多表面起伏特征相關。質地越松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多越深,其結果是顏色越深及次生礦物的種類越多。反之,質地越細密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少、越淺,其結果是顏色淺或無色及次生礦物的種類也較少。
02-3-3、籽料凹坑和汗毛孔的形成
籽料表面的各類凹坑和汗毛孔的形成是和田玉從原生礦體剝離后所發生的碰撞、沖擊、沖刷、磨刷、剝蝕、腐蝕等過程的綜合結果。結構疏松部分被優先剝蝕、腐蝕,形成較粗糙的凹坑和汗毛孔,結構致密的部分較難被剝蝕和腐蝕,形成凸起的現象,
02-4、籽料表面裂隙
籽料在河床中歷經百年的沖刷碰撞,大多都會有裂隙,裂隙中往往浸入顏色,與剝蝕、碰撞、滾圓等流水作用有關,這類裂隙主要為平行于籽料扁平方向的“層理”,線狀或不規則狀裂隙。這些裂隙、層理有些能見到次生礦物如石英顆粒、方解石、鐵質氧化物、氫氧化物、錳質氧化物等充填。有些裂隙呈完全交合,有些僅部分充填、有些無任何充填。裂隙的形態多種多樣。
和田玉籽料
與冰川刨蝕運動有關的裂隙及其充填物特征主要有刨蝕斷口、冰川劃痕和指甲紋。在大籽料上這些特征較明顯。一般說籽料體積越大,形態越趨圓,越易觀察到這些特征。當籽料的重量低于2千克時,在其表面很少能觀察到指甲紋和冰川劃痕,但刨蝕斷口有時還可見到。這類裂隙在結構上遭到嚴重破損,斷口粗糙,為次生礦物的沉積生長及色皮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這類裂隙特征有的為新疆和田玉籽料特有的“指紋”性特征,可作為區分“俄羅斯籽料”與仿籽料的依據。
02-5、籽料表面水草浸
部分籽料表皮呈水草狀浸染狀,這可以說是新疆和田玉籽料的證據,因為這種水草狀浸染不是短時間人工染色能夠形成的,而是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礦物質浸染的結果。錳和鐵離子與籽料長期接觸,沿籽料裂隙向兩邊的纖維狀結晶體之間發生物質交換,形成這種帶有毛刺狀的水草狀浸染,這是時間的印記,這種浸染潛伏在裂隙兩邊的玉皮之下一點點。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和田白玉中有成礦時就帶水草浸的山料。目前鑒定籽料水草浸不能作為的證據。謹防用帶有水草浸俄山料仿籽。
帶水草浸的俄羅斯山料
不同產地的和田玉質地和穩定性區別較大,價格也相差懸殊,甚至是數十幾倍。所以產地區分十分重要,也是愛好者必須掌握的技能。
03-1、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為主,透閃石含量為95%~99%,并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成分。形成白、青、黑、黃等不同色系,陽光下反復轉動發出淡淡青色光暈,糯白,陰白色。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新疆產出的和田玉呈油脂或蠟狀光澤且滋潤感較強,好的料無瓷性,和田玉因厚度不同透明度而有區別,總體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狀,手感較沉光滑,油脂感強,摩氏硬度一般為6~6.5,新疆出產山料、籽料、山流水料、戈壁料均有,內部結構為纖維交織結構,纖維狀晶體顆粒較細、較短,排列致密,呈短棒狀或絲束狀,有時也會呈現云絮狀結構,高密度,甚至看不清其內部的結構。
和田玉籽料龍龜
和田產和田玉以籽料和山料居多,分老坑和新坑,其結構中多見云絮狀紋理呈長絲狀或長條狀分布。新坑玉基本屬山料,在開采時用炸藥爆破,故玉石上常遍布綹裂,所以潔凈度、致密度及滋潤度都不及老坑玉。籽料的皮色薄且無石皮。和田產和田玉油性好,色度純正,質地滋潤細膩,雜質少。
葉城產和田玉內部常見點狀、松散、粗獷的云絮狀結構,且常伴隨黑色或白色的殭點;黑色僵點是鉻尖晶石,白色僵點為白云石。且末產和田玉以塊度大的山料為主,且油性好。天山礦區產和田玉為碧玉,因其產地在瑪納斯境內,故有“瑪納斯碧玉”之稱。瑪納斯碧玉顏色多帶藍色調,色淺,雜質、裂紋及黑點多,油潤度較差,質地也較粗。阿爾金山礦區產和田玉,除少量屬青玉外,其余為碧玉,其特點與天山礦區的極為相似。
新疆和田玉的特征總結:細、油、潤。側光觀察色調白里透青。
03-2、青海和田玉
青海產的和田玉又稱“青海料”,主要礦物成分也是透閃石,但其含量明顯低于新疆和田產的和田玉,此外,普遍含有方解石、透輝石、硅灰石、白云石等,其中硅灰石是新疆和田產的和田玉中沒有的。青海料以纖維交織結構為主,但青海料的礦物顆粒明顯比新疆和田產的和田玉粗,結晶度明顯比新疆和田產的和田玉高。青海和田玉籽子發干油潤度相對較差,白度較好,但大多透明度較高。
青海和田玉翠青
顏色分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其中“青海白”呈灰白-蠟白色,糖色形成黑褐色斑點,色太淺。青海產和田玉還有帶灰白-蠟白色、黃灰色、肉粉灰色調的翠青玉、煙青玉品種,且煙青玉帶有其他地區所產和田玉所沒有的紫色調。糖色以淺黃褐色、較均勻的糖色和黑褐色-黃褐色為主,要么色太淺,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點,極少見紅褐色糖色。結構中時常呈現其自身獨有的石花、絮狀綿綹、水線、翳狀斑點等內含物。青海碧玉的顏色一般為灰綠色調,顏色多偏向青色。
青海和田玉的特征總結:水、灰、透。側光觀察色調是白里透灰且水線較多。
03-3、俄羅斯和田玉
俄羅斯產的和田玉又稱“俄羅斯料”、“俄料”。俄羅斯料中透閃石含量占95%以上,可見石英,次要礦物有白云石、磷灰石、綠簾石、滑石、磁鐵礦等。俄羅斯料大多結晶粗大,以透射光觀察,透明度優于新疆產和田玉,其內部的毛氈狀結構較顯著,油性差,通體發干,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數情況下反光有斑駁感,具瓷感,近看白度正常,遠看則感到有青色系,有些品種還會呈現出似鴨蛋皮的青色。俄羅斯所產的白玉顏色非常白,呈奶白色,較死板,似死白。
俄羅斯和田玉
俄羅斯碧玉綠色較正,原料中有黑點及顏色的明暗分布,大多數的俄羅斯碧玉能夠看出蘿卜紋的結構特征,多黑點,顏色不均勻。好的俄羅斯碧玉顏色十分漂亮鮮艷,色澤均勻,黑點較少甚至沒有,料質細膩均勻,結構特征不太明顯。
俄羅斯和田玉的特征總結:白、干、澀。側光觀察色調是白里透紅。
03-4、岫巖和田玉
遼寧岫巖產出的和田玉,又名“河磨玉”,本身是透閃石玉,透閃石含量在95%左右,摩氏硬度為6~6.5;密度為2.90~3.2克/厘米3。折射率點測法為1.61。但是河磨玉很少有純白色的,顏色比較正的是青綠色、黃白色、黃泛白、黃白泛青,其玉皮因為混雜有錳、褐鐵、黏土、綠泥石等,皮層較和田子料要厚,河磨玉皮色玉混肉較多,而和田子料的玉皮怎么看都是薄薄的一層。放在強光下透射,會看到大塊的白玉僵斑,就是俗稱“棉絮”的玉花。
岫巖河磨玉
岫巖和田玉的特征總結:黃綠色、密度高、皮混肉。玉質白色較少。
03-5、韓國和田玉
韓國產和田玉又稱為“韓玉”,業內稱為“韓料”,它的辨認首先看顏色,韓料多為灰黃綠色調的白色、灰黃白色,用肉眼能夠看到細小的針狀白點,透明度較差,結構較粗,透過燈光其內部呈斑塊狀構造。其次看質地,其密度小于其他產地的和田玉,拿在手里稍微偏輕,質地略松,雕刻時容易崩口,拋光后油脂光澤不強,不柔和,呈現蠟質光感,潤澤較差。最后是硬度,韓料摩氏硬度為5.5左右,比其他產地的和田玉稍微低一點,略高于玻璃,所以在刻劃玻璃時就要用點力氣才可以劃出痕跡。
韓國和田玉
韓國和田玉的特征總結:干澀、料粗、渾沌。側光觀察色調是白里透灰黃。
與和田玉相似的玉石有很多,常見的有石英巖玉、大理石玉、蛇紋石玉、獨山玉、玉髓、玻璃、樹脂等,怎樣在眾多的玉石品種中分辨出哪個是和田玉,是珠寶、玉石愛好者必須掌握的技能。
04-1、石英巖質玉
生活中常見的石英巖質玉石有東陵玉、密玉、京白玉、黃龍玉、金絲玉等等。石英巖質玉早期行業內又叫卡瓦石。石英巖質玉的組成礦物主要是隱晶質-顯晶質石英,另可有少量云母類礦物、綠泥石、褐鐵礦等。化學組成主要是SiO?,顏色豐富,常見白色、黃色、灰色等,玻璃光澤,微透明到半透明,粒狀結構,折射率點測多為1.53或1.54。密度為2.55~2.71克/厘米3。摩氏硬度為6.5~7,斷口為粒狀。
石英巖質玉
石英巖質玉一般會用于做掛件、玉手鐲、擺件等。對于業余愛好者鑒別和田玉和石英巖質玉,可以用以下三個方法來鑒別。
04-1-1、密度
兩塊一樣大小的玉石,可以用手掂一掂,和田玉會比較重,因為和田玉密度大于石英巖質玉密度。
04-1-2、光澤
和田玉的光澤是油脂光澤,而石英巖質玉則是玻璃光澤,兩種光澤是有區別的。
04-1-3、結構和透明度
用光源照射觀察結構,和田玉是纖維狀交織結構,有絮狀、氈狀感,而石英巖質玉為明顯的粒狀結構,和田玉斷口為參差狀,石英巖質玉斷口為粒狀,當顆粒較大時,可有粒狀反光的砂金感。
一般情況下,和田玉的透明度低于石英巖質玉。
04-2、大理石玉
大理石玉,商業名稱叫阿富汗玉,主要礦物為方解石,可含有白云石、菱鎂礦、蛇紋石等礦物。化學式為CaCO?,常見白色、淺黃、黑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粒狀結構,折射率點測常為1.49或1.50,密度為2.70克/厘米3。摩氏硬度僅為3,有三組完全解理,遇鹽酸起泡。
大理石玉
大理石玉仿白玉非常相像,所以目前市面上很多,特別是在一些旅游點的珠寶店。大理石玉的光澤屬于玻璃光澤而不是油脂光澤,密度比和田玉要輕,用手掂一掂沒那么重。同時,它的結構大多是條帶狀結構,用手電筒照射著觀察,是一條一條彎曲的帶狀結構,和田玉不可能有條帶狀的結構,這是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征。另外,大理石玉怕鹽酸,遇鹽酸會劇烈起泡,而和田玉不會。大理石玉斷口多為較平坦的層狀斷口。大理石玉硬度很低,表面常有凹坑,雕件制品雕工圓滑,無和田玉雕件的硬朗感。放大觀察大理石玉為明顯粒狀結構。
04-3、岫玉
岫玉的組成礦物主要是蛇紋石,次要礦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鐵礦等。化學式是(Mg,Fe,Ni)?Si?O?(OH)?。常見黃綠色、深綠色、黑色及多種顏色的組合,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葉片狀、纖維狀交織結構,折射率點測多為1.56-1.57,密度為2.57克/厘米3,摩氏硬度為3~3.5。
岫玉
岫玉為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與和田玉的油脂光澤相比缺少油潤感。蛇紋石玉硬度低于和田玉,用小刀可較容易刻劃出條痕,而和田玉不易刻劃出痕跡。強光源觀察蛇紋石玉中的黑色礦物多為絮狀結構,而和田玉中的黑色礦物多為片、點狀結構。
04-4、獨山玉
獨山玉是一種黝簾石化斜長巖,其組成礦物較多,主要礦物是斜長石(鈣長石)和黝簾石,次要礦物為翠綠色鉻云母、淺綠色透輝石、黃綠色角閃石、黑云母,還有少量的樨石、金紅石、綠簾石、陽起石、白色沸石、葡萄石、褐鐵礦等。化學式是鈣長石CaA2?Si2O8,黝簾石Ca?Al?(SiO?)?(OH)。獨山玉的化學組成變化較大,隨其組成礦物含量的變化而變化。獨山玉常見白、綠、藍綠、黃、褐、黑等色,單一色調的原料及成品較少,玻璃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細粒狀結構,可見藍色或紫色色斑,無解理。折射率點測多為1.60左右,密度一般為2.90克/厘米3,摩氏硬度為6~7。
獨山玉
獨山玉的密度、摩氏硬度、折射率都與和田玉相似,但是獨山玉為玻璃光澤,而和田玉為油脂光澤。獨山玉的質地細膩程度比和田玉差,而且顏色分布比和田玉雜亂,因為獨山玉的礦物組成太復雜了,基本上見不到顏色單一的獨山玉成品。
04-5、玉髓
玉髓是超顯微隱晶質石英集合體,多呈塊狀產出。單體呈纖維狀,雜亂或略定向排列,粒間微孔內充填水分和氣體。可含Fe、Al、Ca、Ti、Mn、V等微量元素或其他礦物的細小顆粒。根據顏色和所含其他礦物,玉髓又可細分為白玉髓、紅玉髓、綠玉髓、藍玉髓幾個品種。化學組成主要是SiO?,玻璃光澤,微透明到半透明,隱晶質結構,折射率點測多為1.53或1.54。密度為2.65克/厘米3左右。摩氏硬度為6.6~7.0,斷口為參差狀。
玉髓
綠色玉髓外觀上與綠色軟玉相似,這是因為玉髓本身為隱晶質石英,顆粒極為細小。肉眼鑒定軟玉與玉髓的區別:
04-5-1、光澤
玉髓多為玻璃光澤。和田玉為油脂光澤。
04-5-2、透明度
玉髓有較高的透明度,和田玉我半透明。
04-5-3、密度
玉髓手掂較輕,密度2.65克/厘米。和田玉手掂較重,密度:2.95克/厘米以上。
04-5-4、折射率和硬度
且玉髓的折射率低于軟玉,而硬度卻大于軟玉。
04-6、玻璃
作為仿寶石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石英和少量堿金屬元素的氧化物組成的,是一種非結晶態的固體物質。顏色極其豐富,可以根據所需的顏色生產,玻璃光澤,微透明至透明,內部常見氣泡,折射率多為1.50或1.51,單折射,密度常為2.50克/厘米3左右。摩氏硬度5,斷口為貝殼狀。
玻璃仿玉石
玻璃用來仿白玉很像,顏色為乳白色,在行業中稱之為“料器”。一些玻璃仿造出來的白玉,如果沒有仔細鑒別,確實也很容易蒙混過關。玻璃的光澤與和田玉的光澤不同,透明度高于和田玉,容易區分。它的密度是2.5克/厘米3左右,玻璃具有貝殼狀斷口。玻璃仿冒品多為模具倒出,棱角非常圓滑,難以看到雕刻痕跡。同樣用手掂一掂,感覺比和田玉輕一點,而且玻璃整體看上去會有比較呆滯的感覺,整個顯得非常均勻,又因為是人造的,所以內部往往會有氣泡,有時可見表面有半圓凹坑,這是區別和田玉的重要標志。
04-7、樹脂
樹脂是一種人造有機材料,是由聚合物長鏈狀分子組成的。塑料可以通過加熱或鑄模而制成我們所需要的寶石仿制品。最早用于寶石仿制品的塑料,品種是賽璐,一種纖維素塑料。如今賽璐珞被大量的合成樹脂塑料所代替。同玻璃相比,塑料更常采用鑄模工藝制造仿制品,因此塑料仿制品常顯示出鑄模仿制品所特有的性質,如鑄模痕跡、凹陷刻面、“橘子皮”效應、圓滑的刻面棱線等。而且常常顯示流動線構造及各種形狀的氣泡。當氣泡達到寶石的表面時,會形成半球形空穴。
樹脂仿玉石
由于塑料的硬度及折射率值通常較低,大多數塑料顯示出油脂光澤至亞玻璃光澤,保存較長時間的塑料則顯示出暗淡的蠟狀光澤。塑料仿制品的斷口通常呈貝殼狀至不平坦狀且顯示亞玻璃至暗淡的斷口光澤。大多數仿寶石的塑料密度在1.05~1.55g/cm3之間。然而,密度低于飽和鹽水密度1.13g/cm3者為數不多,因為某些填充劑會導致塑料密度增大(甚至超過1.55g/cm3)。塑料仿制品接觸時有明顯溫熱感。當用熱針接觸塑料仿制品時,絕大多數塑料仿制品會熔化或燒焦,通常大多數還伴有辛辣難聞的氣味,如醋味、樟腦味、甲醛味、魚腥味、石炭酸味和水果味等。
作者:
王建泉
資質:
珠寶鑒定師、 鉆石分級師 、NGTC寶石學家
職業資格:
人社部中級貴金屬首飾與寶玉石檢驗員
社會職務: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編號:8122268)
黑龍江省遼金文化博物館研究員
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寶石與材料工藝學專業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玉文化進程與古代玉器材質溯源
作者:王建泉
注: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系統寶石學》、《和田玉鑒定與選購》、《和田玉鑒定與評估》以及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即刪。如轉載需標注來源。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
Burberry是一個具有濃厚英倫風的著...
高奢月子中心圣貝拉(SAINT BELL...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
如果有這樣一...
近日上海智美顏和以60后--90后的不同...
名品導購網(www.cctv-ss.com)ICP證號: 蘇ICP備2023000612號-5 網站版權所有:無錫錫游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轉載。郵箱:mpdaogou_admin@163.com